1、最短帧长度(L)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:L = (2 x D x B)/ V 其中:D 是总线长度,B 是比特率(传输速率),V 是信号在总线上的传播速度。
2、帧的最小长度 对于 1km 电缆,单程传播时间为1÷200000=5,即5us,来回路程传播时间为10us。为了能够按照CSMA/CD工作,最小帧的发射时间不能小于10us。
3、最短帧长64B,不含前导码,前导码是8B。现在是H3和H4之间,Hub连接的网段属于一个总线。
计算机网络原理的计算题(CRC校验和数据传输问题)第1题:要发送的二进制数据为10110011,使用CRC校验方法,生成多项式为X^4+X^3+1。计算实际发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。步骤1:将数据扩展至多项式长度,即在数据后添加4个零,得到新的数据序列:101100110000。
计算机网络原理的计算题(CRC校验和数据传输问题)第1题:设要发送的二进制数据为10110011,若采用CRC校验方法,生成多项式为X^4+X^3+1,度求出实际发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。
当对端主机收到时,在接收端同样通过CRC算法进行验证,确认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。它只能确认一个帧是否存在比特差错,但没有提供解决措施。循环冗余校验的原理 在发送端,先把数据划分为组(即:一帧)。假定每组 k 个比特。在每组后面,添加供差错检测用的 n 位冗余码一起发送。
1、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,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: 根据RTT为30ms,得出数据段的往返时间为RTT/2 = 30ms/2 = 15ms。
2、252525224 20201225-20201254 (这里分配了8个子网,其中第8个子网里面可以容纳29台主机,不够30台。所以在前7个子网里面选取6个用就可以了。)(1)2525250这个子网掩码不合适。
3、分组在各个路由器内部的排队处理时延是100微秒,那么每个分组的时延就是100/10=10微秒 (5)这种分组交换的时延计算问题其实可以这样看,先将总数据按电路交换算发送时延,再加上最后一个分组按报文交换计算的转发时延,最后再加上一些传播、排队、处理等的时延即可。
4、方法同1楼的,但是!!2525190,他的分块是 256-192=64 0,64,128,192 是这个IP地址的子网 1221416中,144介於128与192之间,也就是属於2525128这个网段的。
把每个目的地址和每个子网掩码相与,看与那个目的地址相同就是从那个端口发出去,下一跳就是后面对应的。比如171可以表示成2进制 10101100.00010000.00000000.00000001。
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。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, 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。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,打个比方:车子在道路上多了起来,道路的利用率变大了,道路被占满了,但是道路变拥挤了,这样就导致排队时延的增大了。
二进制表示8个不同等级很简单,就是三位二进制码就可以表示了。从000~11分别表示8个等级。奈奎斯特公式为:C = B * log2 N ( bps )这里B是码元传输速率=2000码元/秒。N=因为也表示8个等级。
可用的ip地址:2^(32-26)-2=64-2=62。方法二:2011732/28这里的28是子网掩码1的个数,IPV4子网掩码是32位的,举个例子我们常见的就是19161/2525250。掩码换算成二进制就是1111 1111111 1111111 1110000 0000,简化写法19161/24。
这个题目是计算机网络(第5版)谢希仁 编著 里面的课后问答题。主要是考【传播时延】和【时延带宽积】这两个知识点。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。
1、具体计算数据传输速率的公式为:数据传输速率 = 调制状态数量 × 调制状态带宽,其中调制状态带宽等于信道带宽除以调制状态数量。代入具体数值进行计算,得到数据传输速率为64 × (4kHz / 64) = 5 kbps [1]。另外,根据奈奎斯特定理,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等于信道带宽的一半。
2、最短帧长度(L)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:L = (2 x D x B)/ V 其中:D 是总线长度,B 是比特率(传输速率),V 是信号在总线上的传播速度。
3、信道带宽3400hz,根据采样定理,采样速率至少6800hz,题目中采样周期125um,因此采样速率8000hz,满足要求。
4、即8个数据段。而每个轮次中的拥塞窗口大小为阈值的两倍,即16个数据段。因此,在时间窗口(90ms~120ms)内预期传输的数据段数量为:16个。需要注意的是,以上计算均基于题目提供的信息,并采用了标准的TCP拥塞控制算法。实际情况可能受到网络条件和具体实现的影响,结果可能有所不同。